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,抗战时期的八路军因为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,所以装备非常差子弹也缺乏,很多先辈们扛着自制土枪,甚至红缨大刀就上阵杀敌,通过缴获战后资源逐渐更迭装备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其实除了常规操作,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们,为这件事情操碎了心,曾在1995年有一位九旬老太临终之时,她唯一给儿女留下的遗嘱便是:“其实我就是国民党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。”那么这个老人究竟是谁?她又做了些什么?
一、选择参军入伍
这位九旬老太不是别人,正是高崇德。她出生于辽宁省的一个偏僻农村当中,早年经历丧父之痛,依靠母亲长大成人。
在我国近代史中,东三省是一个动荡的地方前有狼后有虎,沙皇俄国抢占土地,好不容易赶跑沙俄又来了日寇侵略。
身处动荡乱世外加成长因素,使得身为女儿身的高崇德对武艺产生了痴迷。她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亲手赶跑那些祸国殃民的大汉奸,以及外来侵略者。
展开剩余78%怀揣坚定的目标,高崇德加入到了东北军中成为女兵,同时还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吕正操。
因为都是老乡,在机缘巧合下高、吕二人邂逅。经过了解,逐渐成为知根知底无话不说的好朋友。
吕正操非常钦佩一个小女孩在乱世当中竟敢选择参军,而且身上还有一股侠义之风,于是决定大胆对她展开追求。
高崇德对这个情投意合且有相同志向的男人也不反感,就这样他们很快结了婚,一起在部队中打拼。
二、自强不息
没过多久吕正操就混的风生水起,很快做到东北军团长的位置。像他这个级别的军官基本衣食无忧,尤其是作为家属高崇德也会受到很好的待遇。
然而他们夫妻并没有乐不思蜀,脑袋里时时刻刻想着,如何尽快赶走驻扎在中华大地上的侵略者们。
有了资源条件,高崇德并没有闲着,她经常刻苦参加训练,只要一有机会还会让丈夫带自己打枪,因而练就了一身好枪法。
后来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,东北军只能迁入关中一枪未发。眼看家乡沦陷自己无能为力,慷慨激昂之下,高崇德选择加入示威部队中表达对蒋介石的不满。
因为她特殊的身份,所以被我党人士关注到。他们趁热打铁立马发送了邀请,希望高崇德加入党组织。
她心里明白共产党员是真心抗日,东北杨靖宇将军的大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最终经过深思熟虑,高崇德选择隐瞒丈夫自己单独加入到了组织中。
本来她以为会立马奔赴前线抗战杀敌,但组织却交给了高崇德一个更重要的任务,那便是偷盗军火。
想当年东北军在张作霖的经营之下可谓富得流油,军火库中洋枪大炮根本不稀罕。与其让它们发霉,不如想办法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。
高崇德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,于是开始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,经常去团中军火库拿取一些枪支转交给组织。
然而只凭一个人拿,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不能去得太频繁引人怀疑。此时她脑海中闪现出了一个灵光,为什么不让丈夫将自己调到军火库中工作呢?
三、蒸发的“军火大盗”
在得到职位后,高崇德开始了真正的“操作”。她经常以各种名头将军火外调,对我军前线将士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后备保障作用。
可时间长了问题也便暴露了出来,一枪不发的东北军究竟为何会落下如此大的亏空?军火入库出库数额根本就对不上。
因为事情闹得太大,国民党方面还专门派下来了专员审查,不过大家都没有怀疑到团长太太高崇德的身上。
考虑到前线战事吃紧她继续顶风作案,同时还打着为新兵置办装备的借口给我们党又运送了一大批武器。
后来在一次交接过程中,高崇德被远处暗藏的国民党中统局人士盯上了。他们连忙将情报汇报给了上级,考虑到高崇德团长太太的身份,中统局决定来一个人赃俱获,也好堵住吕正操的嘴。
事先埋伏好的中统局,果真在一次交接中下了毒手,直接将高崇德打伤逮捕入狱。最终还是我们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她救出的大狱,并且送到延安。
因为对我党作出了极大贡献,毛主席和朱老总都亲自接见了她。之后高崇德便一直留在延安,为了对她进行保护,“军火大盗”鲜为人知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。直到临终之前,高崇德才透露出自己就是当年的那个“军火大盗”。
结语:
高崇德不愧为女中豪杰,虽然她没有在正面战场上直接杀敌。但所做出的事业却好似杀了千千万万个敌人,因为她所送的这些武器,我们才能将牺牲和杀敌最大化,这样的贡献又何尝不是伟大的呢?
发布于:天津市